2019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同济大学“筑梦杯”创新创业系列赛事活动通知 |
发表时间:2019-02-28 阅读次数:420 |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激发同济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投资对接平台,定于2019年3月至5月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同济大学“筑梦杯”创新创业大赛。 一、大赛主题 放飞青春梦想 凝聚创新力量 二、大赛目的与任务 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鼓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 重在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大学生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三、大赛总体安排(新生院) 1. 同济大学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精神,推进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优秀作品将选拔推荐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本次大赛的宗旨是通过开展竞赛活动,吸引、鼓励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创新灵感,培养创新思维习惯,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孕育创新成果雏形(具体活动方案见附件1)。 2.“科学之美”科研摄影大赛。旨在展现科学研究过程中的美,培养学生开展科学研究、进行专业实验、探索物质微观世界、使用科学工具的兴趣,提高其科学仪器使用水平与艺术鉴赏能力,把科研和艺术进行了创新性结合(由新生院牵头组织实施,具体活动方案见附件2)。 四、组织机构 本次大赛由同济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本科生院、研究生院、校团委共同主办,新生院、同济创新创业控股有限公司协办。 五、参赛项目要求 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六、参赛对象 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自愿报名与班级推荐相结合。鼓励跨校、跨专业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建议不少于3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因作品特殊性参赛成员也可以为1人。参赛团队所报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可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七、奖励政策 大赛将为获奖项目颁发证书,获得三等奖及以上项目颁发奖金或奖品。 所有参与大赛同学的项目经历和成果均记入“新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进入个人成长档案转接入专业学院。 八、大赛顾问及咨询 联系人:宋文娟老师(65983464),马轲同学(19995100574) 电子邮箱:tjxinshengyuan@163.com 公众号赛事咨询:通过“同济新生院”公众号可直接提问。 学生顾问团:参与比赛过程中的问题均可联系以下顾问 张钧尧 13916152427 (专长:材料) 屈宜琪 15300725136 (专长:测绘) 许泽然 15300866621 (专长:测绘) 段泽宇 15300955563 (专长: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黄 翔 18916223170 (专长:土木工程) 陈 明 18817876030 (专长:港口) 吕丹妮 18321967972 (专长:海洋) 王占玉 15801702737 (专长:航力) 注:结合学校2019年SITP创新项目的启动和推进,以此竞赛为基础,对创意、设想、作品等进行设计和改进,为未来申请SITP及国家、上海市创新项目做好准备和尝试。 (以下赛事可任选参加,亦可都参加) 附件1 同济大学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活动方案 创新思维培养及赛事培训/指导课:3月8日下午逸夫楼一楼报告厅 一、比赛内容 “创客组”共分两个主题,学生只能选择参加其中一个主题的一支队伍。大赛官网http://niec.seu.edu.cn 主题一:日新月异——每日一设想(创意) 本主题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养成创新思维习惯,对生活中、学习中的创新灵感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参赛学生以个人为单位。竞赛以鼓励学生“每日一设想,每日一观察,每日一创新”为目的,要求参赛选手在一个月(连续30天)时间内,每日记录一个自己的创新设想或者创意点子,可以文字叙述,也可图文兼备。该创新设想没有范围限制,可以是身边常见的事物,也可以是天马行空关于未来的幻想;无形式限制,既可以是灵光一现的金点子,也可以是深思熟虑的新方案。记录思维的痕迹,播下创新的种子,开拓想象的空间。 主题二:创新价值——没有无用的东西(小制作) 本主题旨在鼓励学生利用创新思维和技法,将创新的思想通过实物表现出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创新的巨大价值。 参赛学生以小组(不超过3人)为单位。用废弃的易拉罐或塑料瓶为主要材料(即超过60%),经过创造性的设计和制作,形成一件有价值的作品(工具、日用品、艺术品、玩具等)或者一个有组织的作品类。 提交要求 (1)参赛作品应是参赛学生的原创作品,尚未对外发布过;该作品,除了参加校内相关赛事外,未参加过校级以上比赛; (2)实物作品运送和参赛期间的保管工作由参赛队伍自行负责; (3)提交的所有视频和文字材料,不予退还,请参赛者自留底稿。 二、作品要求 主题一:日新月异——每日一设想(创意) 每项作品限定参赛学生1人、指导教师1人(可以无指导教师)。参赛选手将《每日一设想(创意)记录册》扫描制作成电子文档(采用pdf格式),并选择三个优秀的创意制作出三个介绍视频文件(采用mp4或flv格式,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40M、时长不超过3分钟。对于不具备视频制作条件的参赛选手,可以选择制作PPT文件。)。上述资料只需提交电子文档。 主题二:创新价值——没有无用的东西(小制作) 每项作品限定参赛学生不超过3人、指导教师1人(可以无指导教师)。参赛选手将作品制作成一段视频(采用mp4或flv格式,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40M、时长不超过3分钟;对于不具备视频制作条件的参赛选手,可以选择制作PPT文件。),并撰写《创新作品申报书》(阐述创意来源、制作过程、作品的价值与意义以及心得体会)。上述资料只需提交电子文档。 三、报名方式 报名学生按照作品提交要求,于2019年3月17日(周日)前将参赛作品电子版材料(邮件主题为:同济大学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主题1/2+姓名学号)发送至tjxinshengyuan@163.com;纸质版材料于2019年3月17日(周日)前交至瑞安楼200B,学院将择优统一上交学校。 附件2 “科学之美”科研摄影大赛活动方案 美育指导、赛事培训课:3月15日下午,地点待通知 为了引导大学生发现科学研究过程、物质反应、微观世界的美,展示并增强同学们开展科学研究、使用科学仪器、创造性地参与科研工作的能力,现举办“科学之美”科研摄影大赛。寻找学习中、科学研究中我们忽略的美,增进各学历层次间的学术交流,促进共同进步。 一、活动时间 作品准备及提交:2019年3月9日至4月20日 评审、展示及宣传:2019年4月21日-2019年5月21日 二、活动对象 全日制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不限学院、专业;鼓励低年级学生参加,低年级同学可通过导师、各学院创新俱乐部等邀请高年级同学进行指导。 三、作品要求 1. 作品可以是: (1)利用专业的表征仪器或设备(例如光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电子探针、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拍摄的物质微观结构的原创照片,可经过后期处理以增加艺术效果; (2)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过程中捕捉到的反应瞬间或系列过程的原创照片; (3)利用专业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构造出的兼具艺术价值和科研意义的作品,软件可以如autoCAD,energy plus, Protel, abaqus,ansysis, Deform, Creo, Python编程等; (4)专业课实验或作业(如石膏小恐龙、建筑模型等)、金工实习(如车铣刨磨线切割小作品等)、电子工艺实习(如电路板等)等创造出的具有科研意义与审美价值的原创照片作品; (5)在其他基于科学研究过程的领域中发现或创造的原创艺术照片等。 2. 参赛者可在原图基本样貌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照片处理软件等对原画面进行着色、锐化、构画等艺术加工,增加作品艺术性,并配上对研究方法、科学仪器、作品主题、作品寓意的介绍; 3. 未处理过的原图和加工后的最终作品一起投稿,且作品大小均不超过30M; 4. 为方便图片的评审,最终作品应保存为JPG,JPEG,PNG。 四、投稿方式 作品投稿邮箱:tjxinshengyuan@163.com,4月20日截止。 邮件主题:“科学之美”+学校、院系名称+参赛者姓名。邮件附件:未处理原图+最终作品图+作品介绍表(作品介绍表见附件)。 五、评价标准 具有明显的科研意义、较高的拍照水平、丰富的想象力、新颖的艺术创作、富有文采的作品介绍等。 视提交作品情况,分研究生组、本科生组进行评比。比赛的最终名次将由教授评审和大众评审共同决定,还将通过微信推送平台选出本次比赛的人气作品。 六、奖项设置 一等奖:2名 二等奖:4名 三等奖:6名 最佳创意奖:1名 最佳人气奖:1名 新生潜力奖:3名 附:作品案例 作品名:龙珠 原图 处理后 原图中,球是粉煤灰颗粒,旁边针状物说水化反应生成物的钙矾石等水化产物。这是掺有粉煤灰的水泥早期水化的电镜图,图中粉煤灰颗粒未水化,表面有水化产物附着。龙珠,是我们童年的回忆,收集七颗龙珠,唤出神龙,将满足你的任何一个愿望!龙珠还涵盖了冒险、收集宝物、神奇魔力等许多意象,也代表着独特的东方文明。图中龙珠是七颗龙珠的第一颗,被藏在雪地山岭之间,但依然掩盖不住它的光芒,经过世人不懈努力,其作用将被人们广泛认知。龙珠的原型是粉煤灰颗粒,其在水泥水化中也具有重要且特殊的意义,两者不管在外形和重要性上都非常契合。 附: “科学之美”科研摄影大赛作品介绍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