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美学堂2023级新生见面会成功举办
  发表时间:2023-09-11  阅读次数:489

“以美之名,济梦扬帆”

2023年同济大学新生院济美学堂见面会

成功举办




9月6日上午,“以美之名,济梦扬帆”2023年同济大学新生院济美学堂见面会在四平路校区大礼堂隆重举行,7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2023级本科新生与前辈专家们相聚一堂。中国科学院院士、济美学堂院长郑时龄,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彭震伟,济美学堂执行院长蔡永洁,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许秀锋,新生院副院长单烨和来自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计创意学院、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汽车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党政领导,济美学堂新生导师代表、班主任代表及专兼职辅导员一同出席了见面会。见面会在新生代表的《错位时空》歌曲中拉开序幕。图片



01

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彭震伟教授致辞


图片



校党委副书记彭震伟教授在致辞中重点介绍了学校强化基础、通专融合的“2+1+X”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天下为己任,小我融入大我,在学校构建起的“招生、培养、深造、就业、校友”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中,共同承担起人才培养的责任与使命。他讲到,同学们在新时代同济文化的浸润下开启了人生新的重要阶段,他勉励同学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同济天下”的赤子之心、“崇尚科学”的探索精神、“创新引领”的蓬勃朝气和 “追求卓越”的勇毅决心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御风而行、自我革新,成长为具有“通专结合、学术素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综合特质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02

济美学堂执行院长蔡永洁教授致辞


图片


济美学堂执行院长蔡永洁教授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学堂组织架构、学堂育人路径及方案、“新生院-学堂-学院”协同育人等方面介绍了学堂基本情况。他讲到,新生院济美学堂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完善“五育”培养方案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维度综合发展,积极与学院构建“新生院-学堂-专业学院”联动机制,创建了“济美争先”“济美讲坛”“济美从游”“济美艺文”等协同育人品牌项目,向五大专业学院输送了3000余名优秀学子。他鼓励新生迎风启程、勇往直前,在济美学堂这一年中逐步适应环境,完成身份转变;坚定理想信念,提升五大能力;夯实学业基础,确立专业方向。


03

济美TALK:专业学院院长论坛

济美学堂博采众长、济天下之大美,相关的各专业学院也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更好地展示各专业学院特色和专业特点,济美学堂协同五大专业学院育人力量,发挥新生院“聚宝盆”效应,特别设置了“济美TALK”专业学院院长论坛环节,五大专业学院的院长们依次上台发言并与新生互动问答,在对话间擦出思想碰撞的闪亮火花。

图片

李翔宁 教授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教授结合自己求学和教学的经历,旁征博引地向新生们揭示了建筑学科的美学底色、专业前景和通识特色。他鼓舞新生不仅要读好书,同时要走好路、做好人,利用好上海这座城市提供的美的熏陶,到城市中去了解城市的历史和文脉,用双眼去发现城市中令人感动的温暖人心的瞬间,做一个有知识、有人文关怀,也有美学素养的人,投身到美丽中国的宏伟愿景中。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中国与各国建筑及其文化相互交融发展”时,他讲到“民族的”是和世界交流的良好基础,从中国传统园林风靡欧洲的“中国热”到威尼斯双年展引发西方媒体广泛讨论的中国乡村建设,扎根于自身文脉的中国建筑正在通过“一带一路”等通道昂首走进西方建筑圈,当代中国建筑文化创造和复兴的工程期待着各位同学的加入。


图片

胡飞 教授

设计创意学院院长

设计创意学院院长胡飞教授以学院昵称“嗲院”为引,分享了学院的发展成就、专业设置、就业去向,诠释了“领异标新、兼容并包、知行相资”的使命追求。他号召同学们主动打破学校和社区的隔阂,让真实问题走进课堂,通过事上磨、做中学,实现主动学习与人格养成并进。

当被问及“设计师和艺术家之间有什么异同?” ,胡飞教授首先引用自己导师清华大学柳冠中教授的话来回答,认为“艺术家见自己,科学家见天地,设计师见众生”。同时,他从中国设计学科的发展角度进行了梳理,指出设计学从艺术中来,但是随着工学的加入且日益强大,走向了更为广阔的交叉学科。他否定了艺术家和设计师之间的决然对立关系,认为“当我在解决一个问题时,我从不考虑美感,但当我完成后,如果解决方案不美,我就知道它是错的”。


图片

陈小鸿 教授

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

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陈小鸿教授从时代出发,围绕“信息”“梦想”“能力”三个关键词展开分享,介绍了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作为朝阳产业、支撑性产业、高科技产业的无限魅力。她认为新生应当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为发展目标,怀揣“去远方”的梦想,看世界进而改变世界,在卷帙浩繁的理论与可感知的现实之间找到通道,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与对极限速度的追求之间找到动力。

当被新生问及“我来自小城市,想知道铁道与城市轨道将来在小城市的发展前景如何?我能为我的家乡做些什么?”, 陈小鸿教授表示,目前轨道网络已经几乎连接每一个城市,并以上海轨道交通新一轮发展规划为例,认为该同学的家乡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成为未来轨道网络的连接点。同时,无论是怎样的城市都会有适合它的新型的交通系统,她鼓励同学寻求新技术,为家乡提供新服务,以梦为马,成就自己的一番天地。


图片

熊璐 教授

汽车学院副院长

汽车学院副院长熊璐教授以饶斌和万钢这两位同济汽车人为引,全面介绍了汽车学院悠久的历史沿革、高水平的科研平台与师资团队、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一流的人才培养成效,勉励新生在汽车智能化的新一轮变革中勇立潮头。

当被问及“您是否认为未来电动汽车将全面取代传统燃油车?”,熊璐教授认为不同细分市场有不同需求,取代传统汽车不代表内燃机会消失,例如混合动力和增程式汽车。未来汽车会转向怎样的类型仍然是开放性的议题。


图片

朱兴一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院长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院长朱兴一教授从交通的定义“天地交而万物通”出发,表明了交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她认为同济交通学科与祖国交通事业紧密相连,勉励新生与万千同路人一起,同路同心同行,济人济才济世,与时代同频共振,书写未来交通的华丽篇章。

当被问及“目前有部分舆论导致公众对无人驾驶持不信任态度,如何试图让公众理解并接纳‘全无人驾驶’的时代呢?” ,朱兴一教授认为目前对于“全无人驾驶”时代能否到来还没有定论,但是未来已来,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和应对。发展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乃至竞争力重构、科技创新的制高点之一,从软件在环到场地测试,再到走进现实,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04

中国科学院院士、济美学堂院长

郑时龄教授致辞


图片


中国科学院院士、济美学堂院长郑时龄教授娓娓道来自己60多年前进入同济以来的求学经历和切身体会,勉励新生要注重知识能力人格的综合塑造,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他鼓励身经百战进入同济的新生们,要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期望中设计好自己,用远大的理想、坚定的脚步去迈出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人才的坚实第一步。他希望同学们用无悔的青春、不懈的奋斗去续写一代代同济人谱写的“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辉煌篇章,做尊敬师长,爱护同学的同济人,做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同济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返回